于我而言,“水井坊”不单单指那
时装周是流行的风向标,引领着穿
《三国志9》和《三国志11》是
大北妞我作为时尚小姐妹没事儿走
“私域流量”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了,为什么现在这么火?
因为,这触发了时下广大商家对经营困境的集体无奈。
以前买流量变现,赚钱后再买流量,现在不买流量就没客源,买流量续命,成本太高又没利润……
在“等死还是找死”的节奏中,“私域流量”就被一些营销者包装成了救命稻草。
私域流量到底是什么?这副“药”到底好用不好用?本篇就告诉你一些真相,和有效的玩法。
餐饮老板内参 艳子 /文
两个案例告诉你
我相信绝大多数餐饮老板,今年频频听到“私域流量”这个热词之后,内心是很迷茫的。
其实根本就无须恐慌,这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只是一个新概念而已,在好几年前,就有不少餐饮老板已经成为私域流量的运营高手。
下面给大家说两个案例。
靠微信里的老顾客,餐厅每年保持20%增长
一个是成都的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早期在天涯、微博上发创业日记积累了大批粉丝,他把粉丝都加到自己的微信号上,还按粉丝来源建了不少群。
平时很注重群的运营,比如平时跟大家互动什么,互动的频次,有什么禁忌,都有细致的研究总结。
他有一个“客户蓄水池”理论:
经营者必须要想办法,将自家蓄水池的出水口建得足够高,“积蓄的水量”才越多,否则,一旦进水口出问题,水会流得一滴不剩。做会员运营,其实就是在想方设法把出水口往上升。
“所以,哪怕是错过了抖音这样的‘进水口’(流量红利),店里生意也没受影响,反而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根本原因,就是池子里有太多陪伴多年的老朋友。”
蒋毅说,现在豪虾传会员有5万多,到他朋友圈的高频会员有2000多。
如下图,有一些竟是10年前就开始粉他了。
6年前,老板就让顾客加个人微信号,至今累积20万会员
第二个是郑州的曼玉融合餐厅(目前有5家店),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排队王。
早在2013年,创始人老林就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和会员互动。
他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贴到每张餐桌上。当餐厅还没开通微信公众号时,他个人号就积累了4万名粉丝。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曼玉客服组,三个人管理十台PAD,收集反馈,第一时间回复。
老林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初衷,反而无形中为他和餐厅,赢得了更多粉丝认同和口碑传播。现在,会员已达到20万出头。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恍然大悟,私域流量就是自己的会员?其实也可以这么说。所有的会员体系,都是私域流量的基础形态。
只不过,很多餐饮经营者认为,会员体系就是办张会员卡,建立个会员库而已,没有深度运营会员的意识。
所以说,私域流量在餐饮业很早就有了,并不是新鲜事物,如果非要下一个定义,就是——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
通常的呈现形式是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小程序或自主APP。
它是相对于公域流量来说的,对于大多数餐企来说,公域流量就是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抖音、微博等这些平台上的流量。
推荐阅读: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