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新闻网  欢迎您! 设为首页

花几个小时就能体验另一种人生,

咪咕数媒构建数字化开本系统,打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顺联动力郭洪安荣获“民建全省抗

撰文|夏一哲编辑|常亮在“万物

合作研发智能摄像机,协创数据如

【环球网智能报道 记者 张阳】

智能家居产品需要都装上语音助手

传承千年的东方美学,“缃叶色”再次开启国色审美

2021-03-24 09:16:22 来源: 阅读:-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颜色都是非常考究的。色彩不单单是色彩,而是蓄入一种情感,跟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印象”。某某颜色就是气质不俗!为什么某某颜色就很别致?或是因为里面总包含着一种集体的文化认同。正是这种文化认同,把我们千千万万中国人人凝聚到一起。

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家,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

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其中黄色在中国传统色彩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色彩,中国封建朝代从宋朝以后,明黄是皇帝专用颜色,如“以黄为贵”。

2024年的新年第一天,在海角天涯新年第一缕曙光照拂的地方,一群人出于对东方美学色彩的认同和共识,而凝聚到一起。晨曦中,天青色的海天壮阔,阳橙色的红日初升,这场名为“东方美学色彩发布会”的“色彩”盛会,在天地间的斑斓五色之中,将一种神秘的东方色彩,作为“2024年度东方主题色”进行发布。

1.古香古色:

生长在传统里的色彩

相传在更早的古代世界,每个朝代都曾有自己的“主打色”,例如夏朝尚青色,商朝人尚白色,周朝尚红色,秦朝人尚黑色。尚的意思是崇尚、喜欢,但不是指整个朝野上下都白花花一片、红彤彤一片,而是说一个时代的民族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崇尚的色彩”。

这种主打色与日后大众文化里的流行色略有不同。《左传》里曾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远古时代,没有远程通讯设备,祭祖或行军打仗的时候总有一个“确认谁是自己人”的问题。

因此年深日久,自己人就有了“专属颜色”,它一般是作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成为在祭祀典礼上动用的VIP色。在现代社会,各国有各自的国旗、企业品牌有自己的色彩风格,都能找到主打色的影子,而这都与共同体想象、自我认知有着潜在的关联。

(香色八团彩云金龙纹妆花缎女棉龙袍)

生活总是这样,“小传统”会慢慢被更多的人接受,演化成一个社会的“大传统”。到了西周时代,“五色”已成为相对成熟的理念,人们把五色和五行联系在一起,也把时空纳入进来,例如青色对应着东和春天、赤色对应南和夏天、白色对应西和秋天等等。

青、黄、赤、白、黑,远古朝代的主打色好像印在一个圆形的五色盘上,根据相生相克的原理拨动着它的齿轮。当类似的文化形成之后,色彩已不是简单的一抹颜色,而是加增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颜色太重要了,因此也有了对颜色“较真儿”的故事。想当年巍巍大周朝崇尚的是红色,但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却深爱紫色。这引起了孔子的不快,他讨厌紫色,说那是“不纯正的红”,也是孔老夫子那句“恶紫夺朱”的由来。

单一的颜色崇尚,到汉代基本上就不存在了,但其实后世的颜色应用更加丰富。在唐的敦煌壁画中、在宋的纸卷画作中、在明清的故宫建筑里,都能找到独特的东方色彩美学。而在民间,色彩的运用也同样成熟和娴雅,在人们的容妆与服饰上也都能看到东方传统色的基本特征,忽而艳丽,忽而又变得神秘且含蓄。

在现代不同的艺术与生活场景中,人们也会见到这种东方风格的色彩,它不是杜撰出来的,而是生长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里。看见它们,一眼就会认出来——淡雅且古香古色。

独特的东方色彩美学

北京故宫雪景(上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十二飞天(下图)

 2.颜色复兴:

水墨与国潮里的东方语法

现代人对颜色的感知是一点点加深的。在建国的初期,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工艺的局限,中国人曾一度停留在几个单一色调上。例如在老照片依稀可见的土布蓝、土布灰,显出那个年月的朴实无华。

那还谈不上是对色彩的艺术运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局面一点点被打破,上世纪80年代中国陆陆续续露出了五颜六色的模样,人们在时装与家电中点缀出了灵动的色彩。

“我的色彩我做主”——这样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萌动了。在世纪之交,“中国红”作为传统色调在国内和国际大型活动中广泛应用,成为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代表色,甚至日后也成为国潮时尚的起源色,为人们所推崇。

在回顾中国色彩的复兴过程中,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朱莎对“中国红”的一度流行仍记忆犹新,同时她也指出,近年来传统的青色调也“复活”为一种时尚元素,这种色调经常运用在家居装饰、服装设计等领域中,展现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东方传统的颜色远不止这些,但不管是怎样的色彩,人们都会直观地感受到它的不同。一如在中国水墨作品中可见的,东方传统色彩通常偏于柔和、朦胧。而如果熟悉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波普艺术”,那种色彩的明亮感与中国传统作品的差别是泾渭分明的。另外,东方传统偏向于低饱和的色彩,追求淡雅与含蓄,它常可以在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古典油画之间做出分辨。

波普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展览现场(上图)

唐张萱捣练图(下图)

无论如何,颜色总是生长在自家的传统里的,这在中西方诗歌和音乐里也能感受到不同。而颜色也就像是字符和音符,好比“方块字”和“西洋单词”虽然可以互译、“宫商角徵羽”可兑换成“哆来咪索拉”,但总是有一些个中韵味不可能去等价转化。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相关的工业与艺术组织在色彩体系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例如为人所熟知的“莫兰迪色”“马卡龙色”“克莱因蓝”,它们带着优雅的异域风情充实了我们的审美视野,但也通过文化上的强大话语权,“规定”和“限定”了我们看待艺术的眼光。

人们在其中体验到了色彩的情绪,不能说它们不好,但终归不是在东方传统里生长出来的色彩话语。因此,它们即便很优美,也总会莫名地隔了一层风韵。

色彩是有内涵的,也是有所谓系统的,正如能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句子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和语法。而如果想让东方传统色彩绽放魅力,不至落入艺术意义上的“翻译腔”,也许任重而道远。

眼下,东方色彩的传统根基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珍视,我们总会在那些心领神会的商业品牌、艺术创作中看到人们的努力。那是源自于内心的自信与激情,而非外力所牵引。可喜的是,中国正在挣脱那种刻板的艺术自我定位,不断地探寻着属于自己的色彩话语。

兔年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就曾唤起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认知和喜爱

(图为《文汇报》报道截图)

3.缃叶里的年度国色:

渲染着耕织与书卷的淡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是写在《诗经》里的歌谣,描绘了人们日常的衣着。可见除去上古时代那些庄严的尚色,也有民间各自的流行色,一如“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彼都人士,狐裘黄黄”,人们穿着不同色彩的衣服,把那时的世界装点得富有活力。

两千多年来,那些颜色一直在,也一直很重要,传统的色彩贯穿着生活的历史。而在2024年伊始,在海南三亚海滨举办的这场“国色天香——2024年度东方美学色彩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24年度东方主题色”。本次活动由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贵州茅台承办,业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让更多人认识并认可东方古色的美与珍贵。

发布会现场

中国色彩专家、《中国传统色》系列图书作者郭浩说道:“年度东方主题色的首次发布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作为中国传统色的整理者和推广者之一,郭浩多年来一直在从事传统色彩美学的研究、普及和创作,助力推动“中国传统色的体系复建”。

在东方美学色彩体系的项目推进过程中,郭浩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工作,而对于此次的色彩发布,他用了两个“源”字加以肯定。一是从学术上尊重了中国传统色的“正本清源”,也就是说,它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仿古风色,而是真实地考证出来的。二是从情感上尊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饮水思源”,它是一种回到滋养我们自己文化母体中的不懈探寻。

专家们考证发现,传统的缃叶色在历史长河中极为“活跃”:它映现在祭祀蚕神的礼服上,浮现于酿酒制曲的麴尘中,跳跃在采桑女子的裙裾间,出现在书籍装帧的封套上……郭浩给缃叶色做了一个小总结:“既出得礼仪的庙堂,又入得百姓的厅堂,还装点了读书人的书囊。”

经由色彩专家们的反复论证与仔细遴选,年度东方主题色终于揭开面纱,“缃叶色”被确定为2024年度东方主题色,并以此次活动的隆重礼仪,郑重向全社会发布。这是一种人们熟悉的淡雅黄色,于浅黄中加了一点绿,降低了黄色的纯度,因而也就增加了黄的雅致感,这种色调在视觉上更为柔和。郭浩认为:选择缃叶色作为主题色,代表着当代中国人的美学觉醒,是中国人第一次以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色彩来引领时尚潮流,倡导流行趋势,讲述中国故事。

缃叶色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缃叶色”代表了中国人所独有的“传统色”。作为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国传统色既有独特的美学特质,也有独特的民族特性。它强调天地四时之美、工匠技艺之美,与人的传统生活息息相关。而这与茅台所探索的“时间之则,时节之律、温度之法和技艺之美”在美学上也有着高度的契合。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说:“茅台将联手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立‘国色天香’美学色彩体系,把国潮发扬光大,让国色熠熠生辉……”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朱莎表示:“此次共同启动的‘东方美学计划’,将融科技与人文、民族与世界于一体,为中国传统美学色彩的体系添一笔新的浓墨重彩,开启一个新的应用世界。” 

主题色不同于年度大众流行色,它包含更丰富的内涵。作为一个有待开启的中国黄,“缃叶色”是万千个东方传统色彩中的“一员”,而在它背后意味着一个整体传统色彩“体系”的挖掘与建构。中国流行色协会与茅台等多方在未来将联手共进,用实际行动去阐释东方色彩之美。据悉,茅台、瑞幸、网易等企业正着力推动,将年度东方主题色运用于不同的产品。

4.尾声

东方美学正在回归

作为属于我们审美传统的色彩方案,“东方美学色彩体系”的复建工作是“开拓”性的,同时也是“开源”的。它不属于某个个体或企事业所独有,而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一种财富。

它是来自中国的文化自觉,也源于传统意识的觉醒。因此它期待人们走进来,共同为这一色彩体系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参与这项工作的人们都在期待它将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也乐见它在未来掀起东方美学色彩的应用新潮流。这也势必将掀起新一轮“美学经济”的热潮,让我们的商业更“美丽”更“雅致”。

东方主题色的发布,有望成为“国色之源”。在未来,东方主题色将沿着“国色之道”,发出“国色之光”。东方传统色彩将逐渐展露自己的勃勃生机和雄浑气魄,通过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作品将自己独特色彩“语法”发扬光大。未来,这些中国美学“语法”势将被全世界更多的人推广、传播与学



推荐阅读:叶紫网